在爱情里,最惨的结局不是输,而是没有投入去爱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点一弯钩 Author 1加1是11
推荐 | 作者:1加1是11 来源:三点一弯钩(ID:sandianyiwangou) | 编辑: 阿烦 |
社长说
在爱情里不只是只有感情,还有实实在在的付出。
● ● ●
最惨的不是输,而是没有投入爱1
朋友遇到了感情困扰。
一个主动追求他的男人不断发起攻击,正当朋友快要沦陷的时候,对方突然熄了火:再也不主动发消息,聚会偶遇也镇定自若的假装看不见。
从炽热跌入冰冷,令入了戏的朋友十分不爽。
她想知道,不明缘由的态度转向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?朋友假设了千种可能,对两人相处的细节倒带了万回,但依然得不出个合理结论。脑袋里重复上演的为什么让胸口的郁闷情绪无法化开。
看她纠结的样子,我说,要不你主动问问?
一副“用不着”的表情马上弹屏回来,“没事,我这是还不适应,情绪上头,缓两天就好。”
我的朋友从来都是被追,显然,主次位置的反转让她不愿开口。
几天以后,情绪没走,后劲加强。
我们见面,陪她排演了各种可能的情景画面,对话框里删了几十次开头的草稿,做足心理建设之后,好不容易憋出一条“hi~ 有空么?”。但不管怎样,两人也算如约见了面。
当天整个过程气氛祥和,只是男人对过往只字不提,如同初见,朋友实在忍不住,挑明话头,探问究竟。
结果对方的回答倒也简单,追了太久,感觉太累,所以想退回原位。这样的理由对恋爱中的人是没有说服力的。
朋友的情绪不但没有消解,原本的郁闷又多添了几分愤怒与不甘。
她倒没有埋怨对方,只是对自己快速的投入而气愤,对“有点累”这样不太满意的答案心存不甘。
量思许久,她发誓要好好爱自己,不再轻易触碰爱情,让认真的自己再受伤。
只是此时负面的情绪相互助长,她压不住驱不散,所以找我讨要灭火良方。
我想,每个人都会有过类似的境遇,感觉自己在爱情里沉沦后对方又迅速抽离?刚刚决定要敞开心扉而对方却终止了关系?
或者换过来,喜欢一个人,送花送饭送爱心,但百般绝招使完,对方依然不接受,你感觉很痛很受伤,无法从情绪中抽拔。
于是提炼出个简洁公式:感情里谁先认真谁就输。然后告诉自己以后不能轻易投入,在关系里被感性冲昏,丢失自我。
2
你爱的是“对方”,
还是恋爱的“感觉”
姑且把个人情绪、输赢判断放到一边,往往遇到这种情况,我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:你爱对方吗?
大多数人一时间都答不上来,之后有的会说:嗯...爱吧,不然我也不会那么在意对方,那么痛苦和难受啊。
然而,很多人却搞不清自己爱的是“对方”,还是爱恋爱的“感觉”,把追逐感觉的过程就直接当做相爱。
你也许会问,爱情里难道没有感觉吗?当然有,但不是全部。
那还有什么呢?
要回答这个问题,就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,先说明白什么是爱?然后再去看爱情的博弈关系里,想“赢”得爱以及不想“输”的感觉背后隐含的是什么?
爱情本质上是一种关系。
犹太哲学家马丁.布伯有本著名的书叫《我与你》,里面有个关系理论,将关系分成了“我与它”和“我与你”两种。
大概意思是:
当我把其他存在视为实现我目的的工具和对象时,你就沦为了“它”,我们的关系就是“我和它”;
而当我放下所有的预判及期待,带着全部本真与其他存在相遇,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“我与你”。
而爱的感觉,只可能发生在后者之中。
很多女人有着童话般的幻想,把爱情或者婚姻当做一把万能钥匙,渴望用其帮自己一夜“改头换面”。
比如工作不顺利,谈个恋爱找个好男人嫁了就好了;生活太孤单,谈个恋爱找个好男人嫁了就好了;对现状不满意,谈个恋爱找个好男人嫁了就好了。
反过来,男人也有一个经典的逻辑,我追你,我对你好,我照顾你,你就必须和我在一起,假如最后你不接受我,不让我睡,或者不以男友的合理身份睡你,你就是绿茶婊,而我就是冤大头,就成了备胎(这里指的是价值判断,不是事实本身)。
诸如此类的内容还有很多变种,但归根溯源落脚点都落到一处,那就是:需要寻求一段关系来满足我的某种欲望或实现某个目标。
从这一点看,无论男女,构建的都是布伯所说的“我与它”的关系。
如果两人只有这种关系,无论各自的目的多么伟大,动机何等高尚,都产生不了爱。很多人谈恋爱,一点小事、一言不合就上升到“爱不爱”的高度,本质上都是打着爱的噱头来掩饰“我和它”的关系。
但如果一个女人,能够把对生活的恐惧、对自身的不满、物质的欲求不寄托于一段感情或者一桩婚姻,不期望天降一个花样男子来点石成金;一个男人,就算追求的女人不接受你,不和你睡,你也还是会对她好,会照顾她。
双方能够不带着某种“预期回报”以及对方身上的“价值附加”来决定爱或不爱,仅仅就是因为我喜欢你,为你做事时我感觉开心,付出的那种开心,那这个时候,构建的才是“我与你”的关系。
在这种关系里,你不会把身份、地位等外包装的好次直接等同于对方的精神内核,也不期待对方一定要给你房车陪你睡来进行等价交换,此时有的更多是付出,而爱也才可能产生。
有句话叫“我爱你,与你无关”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我并不是说不求回报的付出就更好更高级,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就错就低级,而是在说两种关系都是我们必不可须的,它们呈现的是关系中双方所处的不同阶段。
因为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,现实中我们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处在“我与它”的关系中,都在试着把彼此弄为“它”。
比如:为了自身需要,让对方按你的方式爱你,按你的要求满足你的自恋,找到一个人帮你完善自我,此时的对方都是“它”;而在另外一些时候,角色互换,你也会变成别人的“它”。
只不过,这不是爱情的全部,这之外还应该有“我和你”。而也只有处于“我和你”时,爱的感觉才会发生。
或许是触电,或许是喝断片儿,无论使用什么词汇去描写,爱过的人都会知道这种感觉。
正如马丁.布伯所说:我们时时刻刻处于“我与它”,偶尔遇见“我与你”,但一旦遇见,就能体验到合一,最终两个人全然相遇,发现你就是我,我就是你。
3
爱情里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
当《泰坦尼克号》里Rose遇见Jack,王小波碰见李银河,两个“你”的本真相遇,就会撞出灵魂级别的体验,仿佛你专注于某事时进入心流而有了忘我的体验。
在那一刻,在身处于“我和你”的关系中,你是意识不到自我的,“我”这个东西就好像是消失了。
很多人可能会说后者的境界太高,而现实中真的好难做到。是的。我觉得原因不在于做不到,而在于没有耐心等到后者的发生。
所以,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如何分清爱的是“对方”还是“感觉”?
你只须扪心自问:如果对方不再付出,不再满足你“被爱”的感觉了,或者你给予的爱也不被对方需要,没有回应,不能满足你“被肯定”的感觉了,你是否还会愿意付出。
爱是什么?爱就是我们不断寻找,直到进入“我和你”的瞬间。
我们常常会想要“赢”得爱,其实是想赢得某种回报,无论是摸得到的实际需要,还是看不见的精神需求,本质都一样。
我们会感觉到“输”,可能不是输在没有保护好自我,而恰恰相反,输在了关系中从未有过“我和你”的全然相遇,没有“我”被自然放下的体验。
很多时候,我们久久不能从负面情绪中抽离,对一段感情的结束不甘心,也许不是对爱的放不下,而是对自我的过度维护。
爱情里不只有感觉,还有实实在在的付出。
爱情的形式也多种多样,有的细水流长,有的绚烂短;有的安逸稳定,有的起伏波荡,但所有的爱情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:当它来的时候,你可能看不见,摸不着,但却能体验到。
而如何体验到,就是投入的去爱,去和一个人碰撞,在经常性的“我与它”关系中,间歇性的偶遇到“我与你”。而这个找寻的路途,也正是相爱的过程。
当我们各自离“我”越远,离“你”越近,爱也就自然发生。
看到这里,文章已经结束了,
不论是感情还是其他事情,
投入的做一件事,在这个时代,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
变得无比困难。
但是,你坚持看完了文章,
依旧为自我成长在投入,
为你点赞!
作者 1加1是11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游离在理性与感性边界的游牧民。静如处子,动如脱兔。微信公众号:1加1是11。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三点一弯钩(sandianyiwangou)。在这里,从“心”出发,转载已获授权 。
● ● ●
你可能还会喜欢:
社会学了没
泛社会兴趣社区
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
微信 ID: socialor
合作请加微信:isocialor